“懒人”催生跑腿服务业

2019-08-22

随着移动互联网、O2O行业的迅速发展,人们的生活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,催生出了“懒人经济”。同城跑腿就是其中之一,出现了代送外卖、送鲜花、送文件、送蛋糕、代排队……更有代送钥匙、代送宠物洗澡、查看门窗是否锁上等个性化服务,满足了人们想通过钱来换时间的多元化需求。由此,市场也出现了不少跑腿公司。经过这些年的发展,跑腿服务开始遍布街头巷尾,甚至渗透到了三四线城市。如今,跑腿市场也日趋成熟,竞争更为激烈,而初创公司又该如何从中杀出一条血路?




国内即时配送发展历程




探索期(2011~2014年) 2011年,人人快递成立;2014年,达达、闪送等纷纷成立。




成长期(2015年) 外卖平台纷纷自建配送体系,即时配送模式开始规范化。




高速发展期(2016年至今) 商业模式逐渐清晰,市场进入稳定增长期,细分化趋势明显。




差异化竞争 从三四线城市出发




陈科明是一名连续创业者,2015年底开始创立“帮啦跑腿”。当看到众多跑腿公司都从一线城市布局后,他则先从梅州启动,专注华南地区三四线城市的即时配送。“跑腿市场很大,但竞争也很大,比如UU跑腿、达达等已抢占了先机在一二线城市布局。三四线城市需求较大,市场较为空白,提早布局可以避开竞争,构建自己的核心壁垒。”




记者梳理相关市场报告发现,国内即时配送市场以2011年人人快递的建立为起点。2014年,达达、闪送等相继成立,随后各外卖平台纷纷打入即时配送市场;2015年起,外卖平台也开始自建配送体系;2016~2017年,资本持续注入,行业开始合并,收购频繁。据比达咨询《2017年度中国即时配送市场报告》,2017年蜂鸟配送、新达达和美团外卖在中国即时配送市场占比依次为28.9%,26.2%和21.6%,即时配送行业呈现“三足鼎立”。




据了解,由于业务模式同质化及靠烧钱来占领市场,很多跑腿公司跑着跑着就倒闭了,如e快送、楼下100等。“目前国内生存下来,且发展得较好的不到5家。”陈科明告诉记者。在“帮啦跑腿”的服务中,主要有帮取、帮送、代购及排队等。“80%的订单都是即时配送。”陈科明表示,他们的用户涵盖B端和C端,早期两者的比例为9:1,之后随着配送业务的发展,目前B端与C端的比例为7:3,日均订单可达2万,月营收超过400万元。其中,外卖、文件、生鲜的配送位居前列。




如今,通过直营和加盟模式,“帮啦跑腿”在全国已有90多个城市加盟,其计划在2019年实现广东省内全面直营,周边省份采取加盟。在加盟商方面,陈科明说,一般是3个月左右可实现从0到1的过程,快可半年达到盈亏平衡。“县级城市日均订单须达到150~200单,地级市的日均订单则需要300~500单才能实现平衡。”据了解,配送价主要是根据公里数来计算,平均下来约为3公里7块钱,每1公里会加1块,同时会根据每个城市的消费标准来进行调节。




唯快不破 “专职+兼职”优化运力




“即时”是同城跑腿的较大特点,对跑腿公司而言,速度即是生命。据记者梳理,当前国内的跑腿服务在运力方面主要有两种:一是自建物流模式,比如京东到家、顺丰同城速递等;二是众包模式,如UU跑腿、闪送等,借助社会闲散力量来开展业务配送。其中,众包模式是很多初创公司的选择。艾媒咨询分析师表示,目前即时配送在在线餐饮外卖行业、商超新零售生鲜品类应用为广泛,这些平台一般拥有自建物流团队以保证配送质量,但运营成本高,初创公司无力承担,而新兴即时物流平台的众包模式可弥补这一不足。




不过,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众包模式并不能一本万利。“过于单一的众包模式在同城跑腿业务上,既要承受大型跑腿平台的市场压力,又要遭受同城外卖、快递公司的业务夹击。”行业人士刘旷认为,业余人员对跑腿业务的执行力会直接影响平台服务水平,这使得平台在保障业务顺利完成的同时,又要对这样一批业余工作者进行管理,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业余业务员进行有效引导,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。




对此,陈科明采取“专职+兼职”模式,两者比例为1:10。“专职可以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,兼职则可以扩展运力,减轻压力。”陈科明表示,通过这样的调配,大部分配送可在一小时内送货上门,快可在30分钟送达。




据了解,“帮啦跑腿”注册的配送小哥有近两万名,活跃的则有3000~4000名。“配送小哥的年龄在20~40岁居多,专职是白天接单,兼职则是晚上接单。”陈科明告诉记者,由于平台会招募大量有空闲时间的人员,所以会对这些跑腿人员进行培训,如怎样接单、行业礼仪等。而接单模式则为就近抢单,距离近、空闲的小哥可自主抢单,另外系统也会根据小哥的状态来自动派发。




早前,为了保持运力平衡,当运力过多时,平台则会通过补贴、促销等活动来提升订单量。不过,陈科明也表示,现在订单的需求越来越大,整体上为需求大于运力。接下来,他们仍将以三四线城市为主,继续拓展市场。




行业变化 开始深耕垂直领域




“当下的市场距离饱和还有很大距离,因此,各企业仍可以各自为战又相互渗透,竞争必然、惨烈未及。”中物联金融委研究中心副主任郭苏慧认为,一类是众包物流企业寻求与大型电商合作,依托成熟的B端流量,保障平台拥有相对稳定的单量,如达达、京东到家、点我达与饿了么;另一类是众包物流企业强调自身服务提升,寻求服务多样化发展,如UU跑腿等。




据艾媒咨询发布的《2017~2018年中国即时配送市场研究报告》显示,2017年即时配送行业用户规模达2.93亿人,增长率达26.8%。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,即时配送服务需求在不断扩大,行业用户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。同时即时配送平台应注重服务品质化、平台智能化和模式创新化方向发展。




据了解,目前即时配送涉及的品类有餐食、外卖、生鲜、水果,再到各种各样的物品,用户需求呈现多样化。不同的商品配送规格也不同,这也使得配送难度加大。为此,很多平台也开始挖掘消费者深层次的需求,为其“定制”个性化服务。




记者梳理发现,目前有不少跑腿平台开始深耕细分领域,搭建自己的优势壁垒。比如“众派”在专注于跑腿业务本事外,还会在美食、蛋糕、鲜花等几个方面集中发力;UU跑腿会针对不同场景推出不同服务,如针对贵重物品的“U种兵”、针对鲜花蛋糕场景的“冷链超人”等,以更专业的服务来保证物品不被损坏。




而除了传统的人工配送外,行业也出现了无人机配送、送餐机器人等多种新型物流模式,即时配送平台正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,优化配送效率。记者梳理发现,“饿了么”就同雅堂小超达成合作,获得智能零售即时配送的资源支持;百度、阿里则通过大数据技术支持,精确定位用户的需求,帮助商家合理配置资源。




“即时物流企业的赢利空间,或许应该在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供需对接服务,一方面通过掌握消费者数据替商家做精准营销和精准配送;另一方面通过掌握商家和货主数据,帮助客户精准采购和消费,并在消费金融等领域拓展新空间。”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这样认为。


分享